近日,随着两会的召开,有关“上证指数失真的话题”再度进入大众视野,回顾上证指数自1991年7月15日发布以来,已伴随我国A股走过近30个春秋,而此时调整指数编制的呼声也日渐高涨。 在此,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日前发文指出,“沪指失真”四个原因及建议 沪指失真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,至晚从2006年开始,“沪指失真”已经成为一个市场上上下下尽人皆知的专有名词。 对于进一步优化沪指的编制主要可能路径,在他看来,近年来上证综指表征性不够理想,股指与名义GDP规模的联动性不够理想,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及建议: 一、我国上市公司结构与宏观经济结构变迁未完全同步建议:将科创板公司计入上证综指本就是上证综指的题中之意,因此,应尽早解决尽早实现。 二、随着企业生命周期变化,上市公司中微利或亏损类企业数量增多建议:ST股票宜尽早从指数中剔除,这类公司难以代表上市公司整体情况,股价波动性大、交易流动性差,历来不符合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标准。 同时,随着新《证券法》颁行实施,注册制改革、退市制度改革深入推进,作为市场代表性指数,也理应充分反映市场发展进步的需求,反映市场投资心态和理念的变化。 三、新股计入指数的时间存在不合理之处建议:再次调整新股计入指数的时间。上证综指于1991年7月15日发布以来,在新股计入时间方面做过几次调整,现行的上市后第11个交易日计入指数规则是2007年确定的,主要是与当时新股首日无涨跌幅且普遍大幅高开有关。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文章观点仅供交流、分享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更多科创资讯欢迎关注“道科创官方微信公众号(daokechuang)” 扫码关注 |
2020-06-27
2020-07-21
2020-06-21
2020-06-24
2020-07-11
2020-06-16
2020-06-14
2020-05-27
请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