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特气体在互动平台表示,其产品已用到中芯国际28纳米和14纳米工艺制程供应链中,公司新研发的产品也在陆续投入到市场中。那我们就聊聊这家国内首家打破进口制约的气体公司,也是我国唯一通过阿斯麦公司认证的气体公司。 华特股份,成立于1999年,主营业务为特种气体及工业气体,2017年挂牌新三板,2018年新三板摘牌,2019年冲击科创板。截止2018年,其控股股东为华特投资,具有64.87%的表决权,石平湘、石思惠父女合计持有公司48.95%的股份,为华特股份共同实际控制人。 目前,华特股份终端客户有中芯国际、英特尔、德州仪器、海力士、美光科技、京东方等。 虽然技术实力得到了巨头的认可,但实际上,在工业气体(特种气体和普通工业气体的总称)这个赛道,相比国际巨头,国内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 认证,壁垒特种气体细分品种数量众多,在集成电路生产环节中,根据成分和用途的不同,使用的特种气体多达50多种。虽在下游制造过程中,某一种特定气体成本占总生产成本比重较低,但对特种气体的纯度要求极高,一旦某一个特定气体杂质超标,将会影响集成电路的性能、集成度和成品率,对晶圆代工厂造成重大损失,甚至面临整条生产线的更换。 因此,一旦进入下游供应链,供应体系非常稳定,进而形成较强的护城河。这样导致,我国的产品目前很难去和欧美日企业竞争。 行业空间有限2016年至2018年,中国特种气体市场规模分布为102.8亿元、112.4亿元、132.8亿元,目前,华特股份的特种气体业务国内市场份额约为1.4%,国内气体企业的市占率也只有10%左右,国外几大气体巨头企业在国内处于垄断地位。如果,华特股份能够在特种气体领域的综合技术不断突破,打破国外龙头企业的垄断格局,其天花板要高于其它半导体材料企业。 总的来说,特种气体领域,美国空气化工、法国液化空气、日本大阳日酸和德国林德占据了全球94%的份额,同时占据了国内80%左右的市场份额。整体来看,这是一门挺好的生意,壁垒高、格局好、客户粘性强,下游需求稳定增长,只是国内公司要想去竞争,还比较难。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文章观点仅供交流、分享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更多科创资讯欢迎关注“道科创官方微信公众号(daokechuang)” 扫码关注
|
2020-06-27
2020-07-21
2020-06-21
2020-06-24
2020-06-14